|
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在物理所召开 |
|
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于2006年7月31日-8月2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召开。
为在中国散裂中子源装置建成后能够被多学科、多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学技术价值,深入组织好该装置的用户群,让各学科领域的用户更好地了解中子散射技术,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进展,积极参与到装置的建设和建成后的有效运行和管理中来,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召开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的主要目的。
会议开幕式由物理所副所长冯稷主持,中科院基础局局长张杰院士致欢迎词。本届会议共有25个邀请报告,22个张贴报告。会议特邀英国ISIS、美国SNS和日本J-PARC的负责人Andrew Taylor、Thomas Mason 和Yasuhiko Fujii介绍了国际上散裂中子源的运行经验和在建的最新散裂中子源的进展情况。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项目负责人,张杰院士介绍了CSNS的整体规划和最新进展情况,中科院高能所韦杰,物理所梁天骄、贾学军和王芳卫分别详细介绍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靶站、靶材和谱仪设计的研究进展。海外华人学者龙振强(IPNS-ANL,USA)、王循礼(SNS-ORNL,USA)、赵金奎(SNS-ORNL,USA)、李济晨(UMIST,UK)、鲍威(LANL,USA)、陶举洲(IPNS-ANL,USA)以及国内专家学者韩志超、姜晓明、陈东风、陈波、吴二冬、孙大林、魏志勇、陈元柏、靳常青、张众、刘蕴韬就中子散射基础知识、中子散射谱仪和中子散射技术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的应用做了精彩的报告,并回答了部分用户在参会回执中提出的问题。会上会下专家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非常热烈。此外,不少研究生通过张贴报告的形式展示其研究成果,并就各自的问题向有关专家请教。通过本届研讨会,更多的用户和潜在用户对世界上主要的几个散裂中子源以及中子散射技术在多学科领域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本次会议聚集了中子散射和对中子散射感兴趣的各领域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210人,除特邀专家学者外,其他与会人员分别来自全国二十八所大学和十五所科研院所。
会议期间,物理所副所长冯稷主持召开了中子散射用户讨论和用户联盟会议。用户对中国散裂中子源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个反应堆中子源的互补与合作、用户培养、信息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建议继续举办Summer School;在国内两个新的反应堆和散裂中子源建成之前,可通过网络和已有的标准数据,模拟和熟悉软件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现有的反应堆和即将建成的两个反应堆中子源为散裂中子源谱仪建设,培养和扩大中子散射用户队伍方面做一些工作;建议网上公开各谱仪参数和责任人、专家信息等,并将中子散射基础知识、研讨会的报告等资料放在网上,以便广大用户远程登陆共享资源,并方便与专家交流讨论;建议尽快成立用户委员会,用户委员会作为中子源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将帮助用户了解中子源,落实用户培训,鼓励和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到散裂中子源的设计和建设中,同时还代表专家和用户对中子源的设计和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用户讨论会后,还就粉末衍射举行了小范围的专题讨论会,主要讨论了CSNS高通量粉末衍射仪的设计目标和进展、CARR堆粉末衍射谱仪设计进展和老堆粉末谱仪的运行情况以及与美国IPNS粉末衍射实验的合作等,迈出了针对CSNS一期建设谱仪的专题研讨的第一步。
由于中国散裂中子源可能建在广东东莞,会议期间CSNS项目组成员还与广东三所大学的8位代表就如何吸引广东省的人才参与装置建设、扩大广东省的用户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拟定了一些具体措施。
鉴于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急需国内外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会议期间还专门召开了国际合作讨论会,就CSNS与ISIS、SNS和J-PARC之间广泛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非常具体的对话和沟通,并达成了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
本届研讨会既增进了CSNS与ISIS、SNS和J-PARC之间的了解,又增进了国内用户和潜在用户对散裂中子源以及中子散射技术在多学科领域应用的了解,促进了国际和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必将对建好和长期用好中国散裂中子源起到积极和重要的推动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