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程概况 | 建设背景 | 建设意义 | 建设方案 | 建设内容 | 进度计划 | 工程组织 | 环境影响 | 用户专区 | 人才招聘
 
第二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在物理所召开  

              

    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设计研究组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于2005年7月27日-29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召开。
    
会议邀请了陈守信(MIT, USA)、龙振强(IPNS-ANL, USA)、王循礼(SNS-ORNL, USA)、李济晨(UMIST, UK)和戴鹏程(UT-ORNL, USA)等5位来自美国和英国的海外著名中子散射专家。国内从事中子散射研究以及对中子散射研究感兴趣的167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加了本届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冯稷副所长主持,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张杰院士致欢迎词。张杰局长向大家传达了一个好消息:在7月19日的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建设包括散裂中子源在内的9个大科学装置的建议被全部采纳。开幕式后,张杰院士作为北京散裂中子源项目的负责人,首先作了题为“多学科应用的北京散裂中子源的进展”的报告,介绍了北京散裂中子源在概念设计、选址及多学科应用等各方面的进展和总体安排。中科院高能所的傅世年和物理所的王芳卫分别详细介绍了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靶站和谱仪的关键技术在过去一年里的研究进展。来自美英的专家陈守信、龙振强、王循礼、李济晨、戴鹏程和国内专家学者陈波、陈东风、江凡、吴尔冬、胡中波、刘锦宏、从道永、夏庆中、贾楠、张众就散裂中子源与反应堆中子源的互补性、中子散射谱仪以及中子散射技术在凝聚态物理、生物、纳米技术、能源与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作了20场报告。每场报告后,提问和讨论都非常踊跃,达到了相互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散裂中子源是一个多学科应用的平台型大科学装置,希望用户在设计阶段就广泛参与,以便建成后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会议期间,中科院高能所张闯副所长和物理所冯稷副所长共同主持了中子散射用户讨论和用户联盟会议。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与会用户代表共49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就北京散裂中子源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个反应堆中子源的互补与配合、北京散裂中子源建设、用户培养、信息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研讨会聚集了中子散射和对中子散射感兴趣的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探讨,增进了相互了解,促进了国内外合作。与会人员的踊跃参加和研讨会的热烈气氛,使大家看到了中子散射应用在我国科学研究各领域中的广阔前景,同时也鼓励和鞭策着项目组尽快建设好北京散裂中子源BSNS。借助这一大型科学平台,使我国物质科学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

 
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乙 邮编:100049 电话: 86-10-88236259